一、 专业名称及代码
舞蹈表演(专业代码:750202)
二、 入学标准:
小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
三、 基本学制
6年
四、 培养目标
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,面对文化艺术行业,培养从事舞蹈表演工作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行业人才。
五、职业范围
序号 |
对应岗位(代码) |
职业资格证书 |
专业技能方向 |
1 |
舞蹈演员
(2-09-02-04) |
1、全国普通话等级证书(二级乙等及以上)
2、不同考级中心舞蹈教师资质证; |
表演艺术类
(6502) |
2 |
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人员
(4-13-01) |
说明: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(技能)方向取得1个或2个证书。
六、人才规格
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,专业知识和技能。
(一)职业素养
1.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,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、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。
2.热爱生活、热爱舞蹈事业,树立毕生从艺的职业理想。
3.具有刻苦学习、顽强训练、团队协作的精神。
4.了解地域和民族风情,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。
5.养成善于观察、勤于思索、乐于探索、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品质。
6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。
7、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,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。
(二)专业知识和技能
1.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特点和基础理论。
2.具备身体控制、跳转翻等各项舞蹈基本技能。
3.具备运用肢体表现舞蹈语汇,呈现艺术作品的表演能力。
4.具备初步的艺术审美和舞蹈鉴赏能力。
5.具备初步的舞蹈辅导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能力。
6.具备初步的舞蹈编排能力。
(三)专业(技能)方向——中国舞表演专业
1.具备扎实的中国舞表演基本能力。
2.具备较好的民族民间舞表演能力。
3.具备毯子功技术技巧。
4.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风格。
5. 具备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的基本技能。
6. 具备学习音乐所必须的基本知识,积累音乐语言,提高音乐素养。
七、主要接续专业
高职:舞蹈表演
本科:舞蹈表演、舞蹈教育、舞蹈学、舞蹈编导、体育舞蹈
八、课程结构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语文、思想政治、英语、数学、历史、地理、艺术、体育与健康、语音、信息技术 | |
|
|
|
|
 |
|
|
|
|
|
|
|
 |
|
|
|
{{
九、课程设置及要求
1.本专业设置分为公共基础和专业技能课
2.公共基础包括:语文、思想政治、英语、数学、历史、地理、艺术、体育与健康、语音、信息技术。
3.专业技能包括: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技能理论课和专业选修课,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教学的重要内容,含校内外实训,顶岗实习多种形式。
(一)公共基础课
序号 |
课程名称 |
主要授课内容和要求 |
参考课时 |
1 |
语文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数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。 |
566 |
2 |
思想政治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》开设,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。 |
362 |
3 |
英语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数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。 |
566 |
4 |
数学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数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。 |
498 |
5 |
历史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密切相关。 |
332 |
6 |
地理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地理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数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。 |
136 |
7 |
艺术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密切相关。 |
34 |
8 |
体育与健康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密切相关。 |
64 |
9 |
语音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语音教学大纲》开设,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密切相关。 |
34 |
10 |
信息技术 |
依据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》开设 |
34 |
(二)专业技能课
1.专业核心课
序号 |
课程名称 |
主要授课内容和要求 |
参考课时 |
1 |
专业核心课 |
中国古典舞基训 |
具有较全面扎实的舞蹈基本技能、技巧以及与相联系的中国舞风格、韵律、音乐感、和艺术表现力。 |
1320 |
芭蕾基训 |
具有较全面扎实的芭蕾基本技能、技巧以及与相联系的中国舞风格、韵律、音乐感、和艺术表现力。 |
340 |
舞蹈武功课 |
全面提高速度、灵敏度、力度、柔韧度、幅度及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,掌握正确的毯子功基本技术技巧。 |
476 |
舞蹈剧目 |
掌握舞蹈表演元素,表演小品,经典舞蹈剧目,舞蹈片段等,具备理解作品和表现作品的基本技能。 |
160 |
中国民族民间舞 |
训练汉、藏、蒙古、维吾尔族、傣族等民族民间舞的,初步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、韵律及特征。 |
588 |
中国古典舞身韵 |
通过对头、颈、胸、腰、胯和肩、臂、腕、掌、指以及膝、踝、步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要求使学生懂得并能自觉的掌握“以神领形、以形传神”的本领,为能够具备将形、神、劲、律高度融合的基本技能。 |
136 |
视唱练耳 |
掌握学习音乐所必须的基本知识,积累音乐语言,提高音乐素养,增进学生对舞蹈音乐的理解能力,为更好的运用肢体语言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。 |
68 |
2、专业理论课
序号 |
课程名称 |
主要授课内容和要求 |
参考课时 |
2
|
专业理论课 |
乐理 |
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融入舞蹈专业的学习,能赏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和舞蹈等音乐作品 |
68 |
舞蹈教学法 |
掌握舞蹈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, 提高学习兴趣,培养学习的教学实践能力,掌握舞蹈教学的特有规律 |
30 |
舞蹈作品分析 |
通过以提问、对话、欣赏、交流等方式,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去认识舞蹈、理解舞蹈, 培养舞蹈鉴赏力,陶冶艺术情操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|
30 |
3、专业选修课
(1)表演课
(2)化妆
(3)编舞技法
4、顶岗实习
学生到舞蹈表演相关对应岗位进行综合性实训实习,是学生就业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,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施,通过实习,使学生了解舞蹈表演行业一线创作、演出和人文环境,能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岗位工作任务,初步具备舞蹈表演的职业实践,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提高综合职业素质,增强就业能力。
十、教学时间安排
(一)基本要求
每学年为52周,其中教学时间40周(含复习考试),累计假期12周,周学时一般不低于28,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安排,6年总学时数为6000—6600.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,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,以18课学时为1分,总分不得少于170,军训、入学教育、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时,共五分。
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学时的1/3,根据行业人才培养和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,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。
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学时的2/3,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,可根据实际需求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,行业企业认可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。
课程设置中选修课,占总学时的比列10%。
(二)课程安排与时间
课程
类别 |
课程名称 |
总学时 |
初中阶段学时 |
学期(初中阶段) |
高中阶段 |
学期(高中阶段)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学时 |
学分 |
7 |
8 |
9 |
10 |
11 |
12 |
公
共
基
础
课 |
必
修
课 |
语文 |
566 |
408 |
68 |
68 |
68 |
68 |
68 |
68 |
158 |
32 |
34 |
34 |
30 |
30 |
30 |
|
思想政治 |
362 |
204 |
34 |
34 |
34 |
34 |
34 |
34 |
158 |
20 |
34 |
34 |
30 |
30 |
30 |
|
英语 |
566 |
408 |
68 |
68 |
68 |
68 |
68 |
68 |
158 |
32 |
34 |
34 |
30 |
30 |
30 |
|
数学 |
498 |
340 |
68 |
68 |
68 |
68 |
34 |
34 |
158 |
28 |
34 |
34 |
30 |
30 |
30 |
|
历史 |
332 |
204 |
34 |
34 |
34 |
34 |
34 |
34 |
128 |
18 |
34 |
34 |
30 |
30 |
|
|
地理 |
136 |
136 |
34 |
34 |
34 |
34 |
|
|
|
8 |
|
|
|
|
|
|
艺术 |
34 |
34 |
|
|
|
|
|
|
|
2 |
17 |
17 |
|
|
|
|
体育与健康 |
64 |
|
|
|
|
|
|
|
64 |
4 |
17 |
17 |
15 |
15 |
|
|
语音 |
34 |
|
|
|
|
|
|
|
34 |
2 |
34 |
|
|
|
|
|
信息技术 |
34 |
|
|
|
|
|
|
|
34 |
2 |
|
34 |
|
|
|
|
计分 |
2626 |
1734 |
|
|
|
|
|
|
892 |
148 |
|
|
|
|
|
|
专
业
核
心
课 |
专
业
实
践
课 |
中国古典舞基训 |
1320 |
680 |
|
|
170 |
170 |
170 |
170 |
640 |
74 |
170 |
170 |
150 |
150 |
150 |
|
芭蕾基训 |
340 |
340 |
170 |
170 |
|
|
|
|
|
18 |
|
|
|
|
|
|
舞蹈武功课 |
476 |
476 |
102 |
102 |
68 |
68 |
68 |
68 |
|
26 |
|
|
|
|
|
|
舞蹈剧目 |
160 |
|
|
|
|
|
|
|
160 |
8 |
40 |
40 |
40 |
40 |
|
|
中国民族民间舞 |
588 |
274 |
|
68 |
68 |
68 |
68 |
68 |
314 |
32 |
68 |
60 |
60 |
60 |
|
|
中国古典舞身韵 |
136 |
68 |
|
|
|
|
34 |
34 |
68 |
8 |
34 |
34 |
|
|
|
|
视唱练耳 |
68 |
68 |
34 |
34 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专业
理论课 |
乐理 |
68 |
68 |
34 |
34 |
|
|
|
|
|
4 |
|
|
|
|
|
|
舞蹈教学法 |
30 |
|
|
|
|
|
|
|
30 |
1 |
|
|
|
|
30 |
|
舞蹈作品分析 |
60 |
|
|
|
|
|
|
|
60 |
4 |
|
|
30 |
30 |
|
|
专业实践课 |
选
修
课 |
表演 |
30 |
|
|
|
|
|
|
|
30 |
1 |
30 |
|
|
|
|
|
化妆 |
30 |
30 |
|
|
|
|
30 |
|
|
1 |
|
|
|
|
|
|
编舞技法 |
15 |
|
|
|
|
|
|
|
15 |
1 |
15 |
|
|
|
|
|
社会实践 |
150 |
|
|
|
|
|
|
|
150 |
204 |
|
|
|
|
|
150 |
总学时总学分
总计 |
6107 |
3738 |
|
|
|
|
|
|
2358 |
350 |
|
|
|
|
|
|
说明:本表不含军训、入学教育、毕业教育教学安排,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设置,在实施过程中,根据学校实际或学生升学等不同的学习意愿,对课程设置及课时、学分适当调整。
十一、教学实施
(一) 教学要求
根据学生入学年龄偏小,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,公共基础课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,提高学生文化素养、既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、又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,结合专业特点,努力进行教学改革,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,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,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的形成。
推行工(演)学结合,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,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的对策,要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,强化对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,根据舞蹈表演专业特点,加强教师的专业示范和个别指导,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,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增长,确保专业教学既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,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(二) 教学管理
在总结传统教学的基础上,加强专业教学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管理,根据舞蹈专业和学生年龄的特点,加强专业教学的安全保护措施,建立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机制,确保课堂技能训练的合理密度和强度,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研究制定工(演)学结合、顶岗实习更加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,从实际出发,改进舞蹈表演专业的评价机制,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。
(三) 建立改进机制
学校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实施细则,成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,聘请高校专家,邀请在校生代表、毕业生代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期改进工作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,走出校门,征求意见与论证。明确每次修订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,讨论、修改、意见反馈,报学校审核实施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使培养方案更加具体、明确、切实可行。
1、完善管理机制
由教研组、任课教师构成教学执行组,建立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评估组,构成执行与督导组织框架。制定和完善教学制度、课程标准、评价标准等管理文件,规范教学活动。制定教学督导工作条例,规定检查督导的主要职责、日常工作及定期听课评课的要求,考核计酬等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
2、建立评价机制
依托督导小组检查、学生信息收集、专家论证、学生座谈以及教学测评,及时掌握监控教学运行过程,评估教学活动,及时纠偏,评价结果与教师评先评优、绩效挂钩。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机制,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、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,对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,并形成分析报告,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、质量年报等信息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。
十二、教学评价
建立“知识+技能+实践”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,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,强化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导向;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考核,完善平时成绩评定制度和专业能力评价标准,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;实行多形式学习考核,建立行业、企业和社会评价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。
1.专业(技能)课程的专业基础、核心、拓展模块学习评价,专业课程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,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,既关注学生专业能力,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,既要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,又要加强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督导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。
(1)过程性评价
对具体学习(工作)项目过程中的表现评价,包括: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、技能的掌握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、职业素养、语言文字表达、沟通合作、安全意识、规范操作、劳动意识、获得的实践经验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。
(2)终结性评价
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通过完成项目、作品呈现进行考核评价。
(3)课程总结评价
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、终结性考核评价成绩,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期末成绩。
2.专业(技能)课程的专业实践模块学习评价
由指导老师和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组成的考核组,主要对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、工作态度、团队合作精神、沟通协调能力、教案设计、教学能力和活动任务完成等情况,进行考核评价。
十三、实训实习环境
本专业现有实训(实验)室面积为3200平方米,有教学仪器设备500台(套),包括20间舞蹈实训室、1个多功能厅和1实验剧场,舞台灯光音响设备1余件(套),以及不同类型的舞蹈及影视表演服装道具等1500余套(件)。
(一)专业教室基本条件
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钢琴、多媒体设备、把杆、地胶、练功镜、民族乐器等基础设施和安全的全覆盖网络环境。安装符合紧急疏散要求、标志明显的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,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。
(二)校内实训室
校内实训室建有集舞蹈表演教学、实训与演出为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场馆,建立管理制度,配备有实践经验的实训员,演艺厅符合建筑声学、应急照明、安全疏散等要求。
教学
设备
基本
情况 |
实训室名称 |
数量 |
设备清单(名称、数量) |
舞蹈基本功实训室 |
10 |
钢琴、多媒体设备、把杆、地胶、练功镜 |
舞蹈剧目实训室 |
3 |
钢琴、多媒体设备、把杆、地胶、练功镜 |
技术技巧实训室 |
3 |
钢琴、多媒体设备、把杆、地毯、练功镜 |
民族民间舞实训室 |
4 |
钢琴、多媒体设备、把杆、地胶
练功镜、民族乐器 |
实验剧场 |
1 |
灯光、音响、桁架、幕布设备、LED屏幕 |
多功能厅 |
1 |
钢琴、多媒体设备 |
(三)校外实训基地
校外实践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、提升学生教育技能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。我们一方面要保证现有实践基地持续性和合作性,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其他校外实践基地,学校已与广东省歌舞剧院、惠州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、广东省英德市歌舞团、湖南省话剧团、衡阳市东方神韵艺术学校、衡阳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、衡阳市平衡艺术学校、湖南省歌舞剧院、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、广东开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,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。
十四、专业师资
我校舞蹈表演专业现有教师25人,其中专任教师23,兼职客座教授2人。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,本科学历25人。正高职称1人,副高职称4人,讲师职称6人,助讲职称14人。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,打造一支政治思想素质优良、业务素质过硬、理论与实践结合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师队伍。预计引进2名舞蹈表演专业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,培养4~6名骨干教师,聘请在舞蹈表演专业具有影响力的兼职教授1~2名。
十五、其他
依据教育部《中等职业学校目录》《教职成(2004)4号》,舞蹈表演专业含有中国舞表演、芭蕾舞表演、国际标准舞表演、现代舞表演、歌舞表演五个专业(技能)方向,本标准仅用于中国舞表演专业方向。
|